返回首页

馆员荐书·边听边借|《妈妈的剪影》——第二十届文津图书

时间:2025-07-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弯弯,图画书创作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24 年,入围首届“卓越大师·中国”长名单。代表作品有《采蘑菇》《黑米走丢了》《鸟和冰山的故事》《大脚姑娘》《回乡下》《海边的海草房》等。插画作品曾参加2019年第56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2019年第32届德黑兰国际书展中国原创插画展、新加坡儿童读物节展。插画《童年记忆》获“2017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原创插画展”国内专业组二等奖。图画书作品曾获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佳作奖、第一届“张乐平绘本奖”最佳绘本奖,入选教育部推荐书目等。

  刘雪纯,画家、剪纸艺术家,中国剪纸学会会员,曾在《剪纸报》《中国西部开发报》《文艺生活》《湖南文学》等刊物发表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剪纸展览并获奖。代表作品《坐火车》曾作为全国新剪纸联展请柬封面画,被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邀请做专题报道。2004年成为职业画家。受邀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面对面——民风与院体的对接》展览。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个人展览和群展。画作被收入《名作欣赏》《当代中国画》《当代视觉艺术博览》《中国当代“新民间”艺术》等着作。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表意、抒情等多重社会价值。

  《妈妈的剪影》就是一本以剪纸为创作手法的原创图画书,由画家、剪纸艺术家刘雪纯和图画书作家弯弯母女二人共同创作。作者弯弯将母亲三十年前的剪纸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串联成独立的故事,形成了一本风格独特的剪纸图画书。作品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基础上,刻画了一位喜欢弹琴、刺绣、量体裁衣的姑娘成长为一位快乐的妈妈,和爸爸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在艺术特色展现方面,《妈妈的剪影》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绘本形式融合,保留剪纸镂空、线条流畅的独特风格,同时融入色彩渐变、染色技法增强表现力。通过粉色、红色、黄色等色彩表达人物情绪(如少女的轻快、成长的喜悦),并利用蓝灰、暖黄等色调营造氛围(如月光、篝火场景)。本书极具生活气息,从一个女孩的成长、一个小家的变化,去感受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妈妈的剪影》作为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是一部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亲子教育完美融合的匠心之作,通过独特的母女双重视角,展现了家庭成长与社会变迁的动人故事。既是对剪纸艺术的深情致敬,也是跨代际对话的美好结晶。

  本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为创作媒介,采用黑白剪影的艺术形式,生动刻画了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点滴,客观呈现“母亲劳动”这一社会角色,使其成为家庭教育和情感认知的有效工具。特别打动人心的是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女儿对母亲珍藏三十年的剪纸作品进行重新整理和艺术再创作,最终完成了这部凝聚两代人情感与智慧的作品。每一幅画面都饱含深情,每一道剪痕都诉说着动人的亲情故事。

  在内容呈现上,本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它不依赖文字渲染情感,而是通过剪影艺术构建了一套关于母爱的视觉符号系统。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有耕田、刺绣等传统生活场景,又包含建设家园、追求梦想等富有时代特色的画面。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既展现了剪纸艺术的永恒魅力,又记录了中国普通家庭的时代变迁。

  作为一本兼具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佳作,《妈妈的剪影》适合不同读者群体:儿童可以从中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家长能够获得亲子关系的启发,艺术爱好者则可以欣赏到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无论是作为亲子共读的优质读物,还是作为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这本书都值得细细品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