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日前从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检察院获悉,在当地开展的“‘老赖’绕开限高令违规购票”专项监督行动回访中,已司法拘留9人。
2024年9月,在全国数字检察模型竞赛中,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经数据建模,核查出宜兴辖区内,有3名被限制高消费的被执行人,违规购买高铁票、飞机票出行的线多次。
收到线索后,宜兴市人民检察院立即展开调查,查明2018年以来,宜兴市人民法院作出限高令共涉及6103人。其中,502名被执行人限高期间使用护照乘坐飞机、G字头动车组列车出行等8000余次,经过进一步统计分析,该院发现2020年8名被执行人利用护照购买高铁票、飞机票出行13次,此后每年指数级上升,至2024年高达3275次,增长251倍。
“方法是朋友说的,只要不用身份证,就没人知道我是被限高人员,用护照一样可以坐飞机出行。”收到拘留决定书时,被执行人杨某告诉办案检察官。
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李渊向法院执行局、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大队进一步了解发现,被限高人员能够使用护照主要是因为护照编号非唯一,法院限高措施绑定的是被执行人在限高决定作出时,已持有的护照信息。护照具有身份证明功能,但与居民身份证不同,编号不具有唯一性。现实中,“老赖”新办或补办护照后,更换护照编号,就能规避限高规定。
据记者了解,在被限高人员身份信息查控方面,法院与公安机关之间缺乏有效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导致法院无法及时掌握被限高人员新办或补办护照信息,公安部门也不知晓申请办理护照的人员是否属于被限高人员,从而形成“身份证被锁,护照仍自由”的管理漏洞。
“‘老赖’利用护照购买高铁票、机票出行现象使得限高令形同虚设,损害了司法严肃性与权威性。”宜兴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5月,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建议各方共同发力,“联、管、罚、督”四管齐下,打击拒执违法犯罪,封堵管理漏洞。
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志钢建议,据统计,宜兴辖区内有111名被限高人员持有5本以上护照,其中1人竟持有10本护照,解决这一管理漏洞,要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统一的被执行人员信息查询联动机制,比如,可将居民身份证号与护照关联,让护照具有唯一性,不会因新办或补办,就能规避限高规定。
据介绍,在专项行动中,对于查实违法的被限高人员,宜兴市人民法院执行局依法作出司法惩戒后,公安机关安排专人配合开展人员查控、拘留收押等,对于帮助被限高人员用护照购票的票务代理人,立案追责。
对于高频次购买高铁票、飞机票出行的被限高人员,组建公检法专班,调查其购买车票、异地住宿的资金来源,查明该账户的资金流水,查找其隐匿的可执行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此外,宜兴市人民检察院鼓励公众参与监督,通过城市屏幕滚动展示、官媒发布“老赖”名单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开被执行人信息,并畅通举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