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所谓担麦,就是把麦子从麦地担回家。过去,这是西北山村麦收的关键一步,也极為吃劲。一根扁担、两捆麦子,100多斤重全压在人的肩上。可就算肩被压红、磨破,担麦的人也不会放下担子。因為担子一放,就会有麦粒抖落,舍不得﹔多歇一阵,就可能少担一趟,麦熟不等人,停不得﹔歇一回,就想歇两回、歇三回,心劲一散、干劲不足,再而衰、三而竭,歇不得。
如今,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农村路硬化到地头,农机具普及进山村,担麦渐成歷史。但担麦人身上的那股精神,却没有过时,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某种意义上而言,担麦与担事,形异理同。读懂了担麦人汗水裡的舍不得、停不得、歇不得,事业发展更会一路向前。
有真情,就会舍不得。农民种粮,粒粒皆辛苦,舍不得少种一棵苗,舍不得掉落一粒麦,最后才能换来粮满仓。同理,干部担事,担的是為民造福之责,就要舍不得让乡亲受穷,舍不得让群眾受苦。“时代楷模”邱军,扎根脱贫一线,生命最后时刻牵挂的是村裡的致富產业﹔曾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的李廷俊,带头联系村组,走访田间地头,每年到村社调研120多天,他篤定“心中有党有人民,就会知道為谁工作為谁忙,就会自愿自觉干”……為民造福实有千斤重,对群眾有真情,才能挑得起这份重担。
有追求,就会停不下。麦收急,重在“抢”。10多年前的西北山区,连村小学都要放“忙假”,因為麦子一旦熟过,人一碰就落一地,难以归仓。所以,担麦的人脚步怎能停?干事创业,也需要“抢”。“抢”既是一种紧迫感,也是一种主动性。革命年代,抢背炸药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抢去艰苦地方﹔如今,要抢当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激发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干劲,积极作為、主动拼搏,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人人争一流、事事争上游,我们才能不愧对时代、不愧对人民,也不愧对自己。
有信念,自然歇不住。泰山半腰的“快活三裡”,挑山工不敢久留,怕腿“发懒”。担麦人路上不敢卸担,也怕腿“发懒”。无论担麦还是担事,都要有一股劲。勇者心劲足、干劲满。贵州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不停歇,终率眾打通绕大山、过绝壁、穿险崖的“生命渠”﹔甘肃古浪县“六老汉”三代人接续治沙,建成绿色长廊护佑近10万亩农田……干事创业,不怕慢,就怕站。慢而不停,跬步千裡﹔站而不动,虽近难至。担事者总是担心,担心懈怠,担心鬆劲,於是进而不止。
担麦才能麦归仓,担事才有事竟成。涵养舍不得的情怀、停不得的自觉、歇不得的韧性,勇於负责、敢於担当,何愁事不能成?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