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面型乳腺癌“复旦分型”登顶刊《自然·遗传学》七成患者或将获益
时间:2023-10-15  浏览次数:663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今天传出消息:腔面型乳腺癌有望“分型而治”提升疗效。这一由肿瘤医院邵志敏、江一舟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以及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历时五年攻关的科研成果,绘制了全球最大腔面型乳腺癌多组学全景图谱,并提出“复旦腔面四分型”精准治疗策略。该成果近日刊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影响因子30.8

  据悉,乳腺癌已成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在快速升高。肿瘤医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邵志敏教授梳理脉络:乳腺癌治疗有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开展根治术,第二次是应用全身系统治疗,第三次是本世纪初提出乳腺癌分型治疗。

  目前,临床根据雌孕激素受体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的表达情况,将乳腺癌分成腔面型乳腺癌、HER2阳性型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分别对应以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化疗为主要手段的系统治疗方案。如此分型治疗,大大提升了乳腺癌患者预后。

  早前,邵志敏团队提出“分型精准治疗”理念,并历时5年建立最毒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四分型”,相关成果刊于肿瘤学顶级期刊《肿瘤细胞》(Cancer Cell)。该策略一举将三阴性乳腺癌诊疗有效率提升至传统化疗的3倍。

  针对最主要的腔面型(占所有乳腺癌70%左右),内分泌治疗是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样服用内分泌药物,有的患者可以长期控制疾病,有的会在不同时间点出现耐药和复发转移,提示腔面型也是异质性很强的群体。专家敏感地认为,治疗不应简单加减强度和时间,而应更精细分类、明确更个体化治疗方案。

  瞄准目标,多方专家团队共同组成攻关联盟。通过对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深入分析,证实腔面型乳腺癌拥有自己的“家族”,“家族”内有不同亚型,且分子特征迥异,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敏感性大相径庭。

  团队综合生物信息大数据特征,最终将腔面型乳腺癌精准划分为4个亚型:经典腔面型(SNF1)、免疫调节型(SNF2)、增殖型(SNF3)和RTK驱动型(SNF4)。

  进一步研究发现:免疫调节型(SNF2)富含免疫细胞,提示可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增殖型(SNF3)亚型细胞周期通路高表达、DNA损伤修复缺陷,提示可采用CDK4/6抑制剂与PARP抑制剂治疗;RTK驱动型(SNF4)患者预后最差,内分泌治疗几乎无效,该型特点是RTK及其通路显着表达,提示需要进一步探索潜在机制,加快药物研发、创新治疗方案。

  团队整理国内上千例腔面型乳腺癌用药和疗效的真实世界数据,前瞻性收集患者来源类器官模型(PDO)并开展大规模药敏检测,证实了“分型精准”策略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针对早期和局部晚期患者,团队设计了腔面型乳腺癌“复旦分型”指导下的精准新辅助治疗平台型临床研究(FASCINATE-N),旨在探索最快缩小肿瘤方案,为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提供手术机会。针对晚期腔面型乳腺癌患者,则面向不同亚型设计多个临床试验,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合适、更精准的选择。

  业内专家评价:此次成果是全球首次基于多维大数据系统提出的腔面型乳腺癌分类标准,为实现腔面型乳腺癌精准治疗、“一患一策”临床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一篇:刊·见深入了解ESG的必备好刊!聚焦环境政策与管理!   下一篇:李佳琦翻车后带货销量不变:粉丝活跃度和购买力依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