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记丨濮阳蚌塑龙:故宫7万条龙的祖龙寻龙记
时间:2024-01-03  浏览次数:663

  龙年将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和精神支柱的中华第一龙在哪里?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寻先贤文字踏入河南的东北方小城濮阳,一睹中华第一龙——蚌塑龙的线月底,濮阳还处在这个冬季最冷的几天。从戚城文物景区北门往东600米的古城路,南侧门店房檐上稀稀疏疏的冰锥仿佛一条起伏不定的长龙。路的南侧隔壁的戚城文物景区内,在历史陈列馆的中华第一龙展厅,出生于1993年的讲解员李亚维正在向两位参观客人讲解6400年前的历史。

  “1987年濮阳市为解决城市居民用水问题,在濮阳县的西水坡修建引黄供水调节池,当年8月,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古墓葬群,也发现了这个距今6400多年前的奇迹——蚌塑龙。”说到蚌塑龙,李亚维难掩心中的兴奋。她介绍道,这既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蚌塑的龙形,又是最早的“四象”构图——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蚌塑龙被认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蚌塑龙形。这一发现,将中国的龙文化提早了1700余年。蚌塑龙动态逼真,蚌塑龙由蚌壳摆制而成,已经具备了汉以后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大部分要素和特征,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形象最为逼真、年代最为久远的龙形象。着名考古学家、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在考古工地目睹了蚌塑龙的风采后激动地说,他总算为故宫七万条龙找到了祖龙,这不仅是中华第一龙,也是世界第一龙。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了解到,古墓葬中原物于1989年调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博物馆。濮阳有三处1比1的复制品,除了戚城文物景区之外,还有濮阳市博物馆和华夏神墓博物馆。

  2023年12月20日下午,在濮阳市博物馆,讲解员孙琳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这处复制品一共三组,第一组墓葬的墓主人为老年男性,身高1.79米,头南足北,也是发现蚌塑龙的墓葬。墓主人两侧是用蚌壳摆塑的龙、虎造型。

  经C14测定,年代距今约6400年。墓室东侧的龙,龙身长1.78米,高0.67米。与它相对应的是位于墓主人西侧的虎图案:虎身长1.38米,高0.63米。虎张口露齿,四肢前后交替做行走状。龙虎相配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阳刚之气和威严权势的象征,墓主人死后与龙虎相伴则更加显示了他非同寻常的身份和地位。

  第一组向南20米是第二组,它是由龙、虎、鹿三种动物形象组成。龙头向南,虎头向北,龙颈与虎尾重迭,鹿则卧于虎背上,在右上方有一磨制精致的石斧。有乘龙日行一千,乘虎日行八百,乘鹿日行六百之说。而石斧,则被认为是通天的神器。

  再向南25米,是第三组,是由奔虎和人骑龙的图案组成。虎的四肢蜿蜒,昂头翘尾,极具动感,就像在天空中奔腾一样,在虎的背面是人骑龙的图案。骑龙的人一手在前、一手在后,两腿跨骑在龙背之上,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出于空间和观赏的因素,三处复制品均是挨着放置。”濮阳市博物馆征集部主任万洪瑞说,这样看着,三个墓葬的场景就像三幅连环画一样,更容易让观众了解龙文化,也便于将龙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美术界专家认为,这幅骑龙图案是我国古代美学史上人兽相伴形象的最早体现。这与传说“黄帝骑龙升天“颛顼乘龙而至四海”相符。

  1983年,濮阳建市;1987年,发现中华第一龙;1995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将濮阳命名“龙乡”;2012年,“二月二龙文化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将濮阳命名为“华夏龙都”……蚌塑龙的发现,是华夏文明6000多年前高度农业文明的体现。如今“中华第一龙”这一名称已经写进了全国统编小学教科书中。濮阳,作为华夏龙都,其美誉将随着中华民族这条巨龙的腾飞传遍华夏大地。




上一篇: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2024年的20条预言   下一篇:5家轮胎企业在香港越南老挝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公司7家
推荐内容